我是嘉義人~
以前舊身分證記載的"籍貫"欄寫著"嘉義市",
可我常常得解釋~我在台南生的,
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嘉義 = 阿罵家,
直到國中畢業,爸爸要我去考師專,
我的回應"嘉義有學校念喔?"還給白了一眼~
專科那五年我才算認識了"嘉義"這個陌生故鄉的些許樣貌~
而人~很奇怪的,常常在遺忘的記憶中會有一些想不起來的銘印,
所以,畢業回來二十多年,奶奶過世後回去的次數更少了,
但是北上路過的時候,總是隨著車子經過,心裡飄過一點"思念",
偶爾時間上來得及,還是會下交流道去過個水的~
嘉義小吃的感覺跟台南很像,很多老店藏在市區小小街道間,
很多都是要在地人才能知道的演進史與小吃地圖,
嘉義文化路跟早期的台南民族路很像,一整條街吃食攤林立,
有的還是要在店家打烊後才開賣的午夜場攤販,
後來因為道路拓寬遷移,所以很多的店家就四處散落了,
有很多以前吃的小攤,現在我也不知道在那裡了,
這一家也是這樣子搬進興中街來的~
招牌掛的是"小籠包",客人必點也是,
有一回晚些來,店家對著每一位客人說"包子沒了喔",
這天我是路過下來吃的早午餐,所以也來一籠,但是這不是我的菜~
這是麵皮發過的"小包子",不是我們慣吃的"小籠湯包"
雖然也是肉鮮味美,但是被那厚皮一攪局,就是個不協調~
讓我想念的反而是這個肉絲乾麵,
濃重的豬油香,稍厚吸湯後還帶Q的麵條,
與在台南常吃的乾麵不一樣
連台北同學都思念推薦必點的就是這個雞湯餛飩,
湯頭喝得到雞湯鮮味,一點榨菜提味,
大餛飩皮薄肉鮮嫩,顆顆完整飽滿,真的很滿足~
這個小小的店才四、五張桌子,營業時間客人不斷翻桌,
自家的工作人員數跟桌子差不多一樣多,
前面攤車負責煮麵、湯,小夥子負責包、蒸包子,
打扮妖嬌的老闆娘把餛飩包得顆顆完美,
小吃店賺的是工錢,自製產品除了有自家味道,也才能有利潤,
曾聽過一位老闆說專注的把食物做好才是根本,
我喜歡這樣的小小店家~
我通常把車子停在民族路的公園邊,
從興中街吃完雞湯餛飩出來,
右轉到民族路上買個"冷凍芋",
這一家是從念書就吃的,以前是用帶把手的彩色塑膠杯裝,
一杯杯的放在大冰箱中,現在都改成免洗杯了,
雖然味道還是一樣,但是內容量可縮水多了,
以前是滿滿一整杯的軟綿芋頭,現在只有這樣可憐的二片了,
真的是吃懷念的~
最親切的當屬這一個在光彩國華街口的日式點心攤了~
最早以前是位原來在嘉義某知名老餅鋪的老師傅,
在自家機車行門口擺個小攤,
料多又實在,價格美麗得讓人開心,
從好久前就換這位老闆娘了,
開心的是口味、價格都沒變~
每天現做的點心,之前撲了幾次空後問了一下營業時間,
她說夏天天熱東西不耐放,上午做好的皮下午水分蒸發就硬了,
所以夏天索性放放暑假~
一個十五元,七個一百,麻糬才十元~
連內餡都是自家每天做的
我最愛的銅鑼燒~
我總是要帶上一盒各式點心回家,然後再二個銅鑼燒路上吃~
吃東西真的是最迅速的復原方法了,
馬上吃馬上開心,
是說每天庸庸碌碌的不也就是為了填飽肚皮嗎?
東西不在貴重,在滿足~
留言列表